图书介绍

中国边疆治理的“主辅线现代化范式”思考【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边疆治理的“主辅线现代化范式”思考
  • 宋培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7478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边疆地区-行政管理体制-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边疆治理的“主辅线现代化范式”思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唯物史观与中国边疆学:一个被一再延宕的课题1

一 本书主题:世界历史的“主辅线现代化范式”与边疆研究1

二 “边徼地理学”的满洲东北崛起主题与清帝国的世界历史性13

三 拉铁摩尔、赵敏求、曹聚仁:“边疆史地学”向“边疆学”动力论探讨的转向17

四 “中国边疆学”的理论特质与“民族生产力”的认知要求25

五 被汉译、英译甚至德译遮蔽的唯物史观“原理”29

六 黑格尔“陪伴着历史”命题的含义74

七 中西对应的概念困境以及边疆民族陪伴关系的实质76

八 历史学的范式之争与“生产力”概念问题83

九 “双边疆范式”:“主辅线现代化范式”的中国形式93

第一章 乾隆君臣底定新疆及其“双边界框架”97

一 “边疆”还是“边陲”:应先正名99

二 “内外之界”:刘统勋因言获罪105

三 伊犁如何从“边陲”变为“内地”“边疆”108

四 “哈萨克边界”如何成为“外地”“边疆”117

五 伊犁如何从“新疆都会”变为近代“边疆”122

六 新疆的边界形态对于蒙藏的认知意义124

七 龚自珍“天地东西南北之学”与魏源“居国”、“行国”、“海国”之学对于中国海陆疆格局的认知意义136

八 “双边界框架”与“西北—东南论”是中国边疆学的两大基轴145

第二章 拉铁摩尔的边疆行走及其“双边疆范式”152

一 蒙古范例:预见力与世界史眼光154

二 拉铁摩尔“双边疆范式”的内涵159

三 对巴菲尔德批评的反思及“亚”字形大西北边疆模式的建构166

四 “双边疆”的区分标准以及“双边疆范式”的适用性问题170

五 “一元多线现代化范式”与拉铁摩尔擦肩而过180

六 中国边疆学“双边疆范式”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185

七 拉铁摩尔的边疆行走对认识蒙藏地位的优长与局限188

八 边疆动力论是中国边疆学的核心208

第三章 中国边疆的体用观、层级论及其近代转型211

一 中国边疆的层级论212

二 中国疆域“形胜”概念与中国边疆的体用观224

三 中国古代边疆的类型229

四 历史中国作为“世界历史民族”的形塑235

五 蒙古、回疆“羊论”下的“人论”变奏246

六 “马政”变迁下的体用易位:“弱体之道”与“无用之道”的对立249

七 清代中国外边疆的近代转型255

八 建立游牧与农耕互为体用的边疆观262

第四章 “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中的现代化新社会参照272

一 近代香港的海疆特质274

二“居者有其屋”:香港与新加坡共同的现代化动力源泉282

三 港英政府社会治理的特殊孔道:住房问题政治化296

四 香港的回归过渡及其法治挑战302

五 异点之一:“补贴投资”的新加坡政府投资理念304

六 异点之二:新加坡社区各民族设限居住政策的由来309

七 新疆作为丝路“核心区”的建设与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发展的途径选择322

八 “一带一路”新时代的“他乡”与“故乡”观326

第五章 战后台湾的现代化与边疆地位的超越328

一 国民政府对台湾的“边疆”定位328

二 台湾“政治边疆”地位的初步确立329

三 “领海线”的主权伸张与台湾“政治边疆”地位的确立331

四 台湾县市“地方自治”与“耕者有其田”互为“边疆生存之道”的表里334

五 台湾“地方自治纲要”与“新县制”的异同比较336

六 台湾地方治理制度运作的诸种趋向341

七 台湾地方选举制度本身的诸项改进350

八 “耕者有其田”政策与“牛车”拉来的“边疆”地位超越352

终章 世界历史的“主辅线现代化范式”视阈下的中国边疆治道变革363

一 魏光奇教授的“大山论”开启本源思考之门366

二 中国传统体用范畴的本源思考378

三 马克思生产范畴以及中国传统身心范畴的本源思考384

四 生生哲学:中国边疆民族的陪伴性与中国历史疆域形塑的动力论392

五 “危险的边疆”与中国边疆的现代化治道变革402

参考文献406

后记4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