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通史 第12卷 近代后编 1919-1949 上 第2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11162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745页
- 文件大小:152MB
- 文件页数:773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中国历史-远古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通史 第12卷 近代后编 1919-1949 上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甲编 序说1
第一章 文献资料1
第一节 档案1
档案的典藏1
已公布的重要档案3
地区或专题性的档案史料7
第二节 资料丛刊8
《民国丛书》8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9
《近代稗海》9
《北洋军阀》10
《北洋军阀》10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11
《中华民国史料丛编》11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12
《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12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13
《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13
《上海资本主义典型企业史料》14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诸种14
中央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诸种14
中外关系史史料15
工、青、妇运动史料15
现代思想史书目16
现代军事史料16
第三节 报纸17
《申报》17
《新闻报》18
《大公报》18
《晨报》19
《民国日报》19
《益世报》20
《京报》20
《中央日报》20
《扫荡报》21
《字林西报》21
《中华日报》21
《新民报》22
《大同日报》22
《救亡日报》、《生活日报》、《抗战日报》22
《民主报》23
《热血日报》23
《红旗日报》24
《红色中华》25
《新中华报》25
《解放日报》25
《新华日报》26
第四节 期刊26
北洋政府时期的期刊27
国民政府时期的期刊34
第五节 口述史料40
综合性回忆录40
专题性回忆录41
地区性回忆录42
对历史人物的回忆42
自传式回忆录43
访问记录式回忆录44
第六节 人物研究史料44
文集是人物研究的基本史料45
日记和书信47
自传与年谱48
第七节 方志和外文史料49
第二章 研究概况51
第一节 学科发展概述51
中国现代史学科的建立51
“文革”后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成就52
第二节 主要研究成果57
通史类57
专史类59
第三节 学术观点与问题讨论举要70
中国现代史体系问题70
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72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75
五四运动7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78
中国共产党“一大”80
中国国民党“一大”82
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83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84
南京国民政府86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88
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90
西安事变91
抗日战争的领导权93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95
抗战期间中国军民的伤亡数目和财产损失96
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97
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的事实和评价98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间路线”99
关于“官僚资本”问题100
第三章 本卷编写旨趣102
乙编 综述104
第一章 近代世界历史进程向中国提出来的主要问题104
第二章 新的政治分野的出现112
第三章 改造中国的各种政治主张的纷陈和人民的历史的选择117
第四章 革命斗争形式的演变和政治斗争规律的显现122
第五章 国民党南京政权独裁统治的确立133
第一节 政治上的独裁统治133
第二节 对外政策135
第三节 农工政策138
第四节 与各派反共势力的妥协140
第五节 国民党一党专政理论的确立和政治体制的初步建立141
第六章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对中国出路问题的反思与探索146
第一节 中共对中国出路问题反思的历史背景146
第二节 中共反思和探索的主要问题149
第七章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间政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154
第一节 第三党对中国出路的反思与探索155
第二节 改组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157
第三节 人权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159
第四节 乡村建设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161
第八章 中原大战及其结局164
第一节 中原大战前的争斗与战争164
第二节 中原大战167
第三节 中原大战的后果168
第九章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革命中心任务的变化及各政派的实际反应171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革命中心任务的变化171
第二节 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172
第三节 中共对历史发展主流的旁向和对革命中心任务的偏离178
偏离178
第四节 中间政派面向中国历史的中心任务182
第十章 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在抗日问题上的汇流185
第一节 中间集团积极推动团结抗日民主进程185
第二节 中共政策的转变189
第三节 国民党政策的转变193
第四节 各派政治力量汇流后新形势下的政治斗争195
第十一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总格局的形成201
第一节 一个战争201
第二节 两个战场205
第三节 三种政权208
第十二章 欧洲战争、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先后爆发与国共两党世界战略的变化213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世界战略的变化213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世界战略的变化216
第十三章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两党代表的政治力量的消长222
第一节 国民党政治地位的降低222
第二节 共产党政治地位的提高227
第十四章 世界战局的根本转变和各党派对建国主张的阐发229
第一节 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230
第二节 共产党的建国主张233
第三节 国民党的建国主张239
第十五章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244
第十六章 一个短暂的特殊历史时期和政治协商会议249
第一节 短暂的特殊历史时期249
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253
第十七章 中间路线的破产和“南北朝”的幻灭258
第一节 中间路线的主张及其破产258
第二节 “南北朝”议论的出现及幻灭265
第三节 中间派政治地位的变化270
第十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275
第一节 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27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279
第十九章 三十年的基本总结:三条路线、两种斗争、一个结局284
丙编 典志291
第一章 农业和农业科技291
第一节 近代农业科技的起步291
近代农业科技的策源地291
棉花品种的选育改良292
粮食作物品种的改良293
第二节 农业分支学科研究的开展和近代农业科技体系的形成294
中央农业实验所等单位的建立294
征集作物品种资源,倡行农业科技交流295
农业技术改进从多种分支领域呈现297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农业299
农业机构的调整299
西南、西北地区的开垦与农业的发展300
陕甘宁等边区大力发展农业301
日军占领区的农业科技302
第四节 抗战胜利后农业逐渐恢复303
农业教学、科研管理机构的复员303
一些地区、领域引进开发农业新技术取得成绩303
发展农业国际合作,培养技术人才304
第二章 工业工程技术305
第一节 土木工程305
建筑305
水利319
第二节 能源327
电力327
煤炭335
石油341
第三节 冶金350
钢铁冶炼350
有色金属355
第四节 交通357
铁路357
造船359
汽车365
航空368
通信378
第五节 其他重工业385
兵器385
化工393
第六节 轻工业401
纺织401
造纸406
印刷412
第三章 土地制度与土地改革421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形态421
国家的土地所有421
地主的土地所有422
农民的土地所有425
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427
殖民主义的土地所有428
少数民族的土地关系430
第二节 私有土地的继承与转移434
私人地产的继承434
民田的典当与买卖436
第三节 农村的租佃关系438
佃农比重大,经营规模小439
租佃形式多样而落后439
租佃期短,或者无定期441
地租量重,剥削率高441
地租率与田等产量的背离444
押租预租盛行,附加租名目繁多444
永佃制趋向没落445
第四节 农村土地的经营问题446
小农经营形式446
大农经营形式449
新式垦殖企业经营形式450
中国农村土地关系的症结451
第五节 改革土地制度的种种主张与斗争452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主张453
国共两党在改革土地制度中的合作与斗争455
其他政治派别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458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462
第四章 外国对华投资467
第一节 近代中国外国投资的发展概况468
外资在华企业的产生和对华投资活动的开始(1840—1914)469
外国对华投资的发展及其投资权的争夺(1914—1931)471
日本对华投资的膨胀与消失(1931—1945)474
美国对华投资的扩张和外国在华势力的消亡(1945—1949)476
第二节 外国在华投资的国别、地区及投向结构478
外国在华投资的国别结构478
外国在华投资的地区结构480
外国在华投资的投向结构483
第三节 外国对华投资的性质和作用486
外国对华投资的性质486
外国对华投资的作用489
第五章 国家垄断资本493
第一节 官僚资本的缘起及最初形态493
第二节 官僚资本的形成及发展497
第三节 从金融垄断发展到国家产业垄断506
第四节 战后官僚资本迅速膨胀514
第五节 官僚资本的崩溃516
第六章 民族资本520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1920年民族资本的进一步发展520
工业521
运输业530
银行业531
商业532
第二节 1921年至1936年的民族资本状况537
工业540
航运业548
银行业549
商业551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的厄运553
日军占领下伪满的民族资本553
沦陷区的民族资本555
大后方的民族资本559
后方主要工商业和金融业的概况565
第四节 抗战胜利后民族资本的困境570
后方民营工业的没落570
沿海城市工业的恢复572
战后农业的衰退574
美货大量倾销压得民企透不过气来574
官僚资本的垄断独占和敲诈勒索575
恶性通货膨胀带来的祸害576
民营工业的全面衰退576
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584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崭新的经济形式58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纲领和政策585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结构586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588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590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方针和基本政策595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和壮大596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597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605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壮大及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613
第八章 北洋政府的机构和制度619
第一节 宪法61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20
《中华民国约法》620
《中华民国宪法》623
第二节 中央机构624
国会624
大总统627
国务院(内阁)630
司法机关635
中央其他机关637
第三节 地方行政机构638
省级机构638
道、县级行政机构641
巡阅使643
第四节 官制643
附表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北京政府组织系统(1913年)644
附表二:“袁记约法”时的北京政府组织(1914年)644
第九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机构和制度645
第一节 立法机构和立法制度646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646
立法院648
国防最高会议、国防最高委员会651
政治协商会议的五项决议与《中华民国宪法》652
第二节 行政机构和行政制度654
国民政府初期的行政机构654
训政时期的三级中央政制655
抗战时期的战时体制657
行政三联制的推行660
战后的行政机构661
第三节 军事机构和军事制度662
军政时期的军事机构和制度662
抗战时期的军事机构和制度666
战后军事机构的改组670
第四节 司法机构和司法制度670
司法机构670
司法制度672
对民事、刑事案件和“反革命案件”的审判673
对公务员的惩戒674
第五节 考试机构和文官制度675
考试机构675
考试及铨叙制度676
官等官俸制度678
对公职人员的考核制度679
抚恤金制度680
第六节 监察机构和监察制度681
监察机构681
监察制度682
第七节 地方机构和地方制度685
抗战前的地方机构设置与制度685
抗战时期地方机构的变动689
抗战后的新行政区划及机构691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管理制度691
第八节 国民大会和总统制度693
国民大会693
总统制度694
第十章 解放区的政权机构和制度699
第一节 红色政权的机构和制度699
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69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700
红色政权的中央机构701
红色政权的地方机构703
红色政权机构和制度建设中的不足706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机构和制度706
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的建立706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机构及制度70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712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政权机构和制度714
老解放区的政权机构和制度714
新解放城市的过渡性政权机构716
大行政区的政权机构718
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机构与制度720
第十一章 汪伪国民政府723
第一节 沦陷区伪政权的出现723
第二节 汪精卫投敌与日本关于成立“新中央政府”的方针727
第三节 汪伪国民政府的僭立729
第四节 “国交”调整谈判与日本对伪府的承认731
第五节 日本对伪府的强化732
第六节 向英美宣战与伪府机构的调整736
第七节 汪精卫毙命日本,陈公博代理伪府主席742
第八节 汪伪政权的灭亡743
热门推荐
- 51493.html
- 3647541.html
- 599610.html
- 3837550.html
- 2621252.html
- 2262953.html
- 3072550.html
- 21311.html
- 2930299.html
- 182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66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74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34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65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03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48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91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06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44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7717.html